自然科學基金委|“AI賦能的急性心肌梗死預警研究”專項項目2025年度項目指南
“AI賦能的急性心肌梗死預警研究”專項項目2025年度項目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具有起病隱匿、突發危重等特征,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急性心梗的發病受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及相關疾病等多種體內外因素影響,因其臨床表現特異性不強或無發病先兆癥狀而常被忽略,容易錯失早期診治的時機。急性心梗發生是一個復雜多尺度過程,其發病前狀態的特異性標志物匱乏且難以進行定量表征,演變規律仍不明確,嚴重制約其早期預警和干預。本項目擬聚焦急性心梗發病前的“未病”階段,以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建立急性心梗發病前狀態的數字化表征及多維動態網絡,解析并驗證急性心梗發病的臨界轉變機制,構建跨系統人工智能預測預警體系,探索急性心梗預警研究新范式。
一、科學目標
聚焦急性心梗發病前狀態,篩選可檢測可量化的宏微觀指標,數字化表征急性心梗發病前的共性規律和個性特征,構建臨界轉變狀態的網絡模型,研發急性心梗預測預警大模型,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生物學機制,推動急性心梗的早期預警和有效預防,并為理解疾病發生機制和發展診療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二、擬資助研究方向
(一)急性心梗發病前多維度定量表征。
基于“心血管高危人群”等已有隊列,聚焦急性心梗從“未病”到“發病”轉變的關鍵時間窗,綜合運用多參數傳感(如可穿戴設備)、多模態影像、多組學檢測等技術,動態采集與分析生理病理數據,數字化表征急性心梗發病前狀態,建立宏微觀指標變化的映射關系,發展急性心梗發病前狀態的定量評價體系。
(二)急性心梗發病前多維動態網絡構建。
基于前瞻性隊列和多模態數據,篩選理化指標、影像特征等新型數字標志物,分析潛在風險因子的動態變化。以復雜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采用網絡建模與因果推斷等方法,構建急性心梗發病前狀態的多維動態網絡并刻畫臨界狀態特征,從分子和系統層面闡明急性心梗發病前的特征變化及機制。
(三)急性心梗預測與預警人工智能大模型。
綜合利用跨系統、跨模態的多尺度信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結合同構或異構的遷移學習策略,整合大規模多源異構的真實世界數據,模擬心梗發病前復雜狀態,構建與驗證中長期發病的風險預測和發病前臨界狀態預警大模型。
三、資助期限和資助強度
本專項項目直接費用總額度為1500萬元。計劃資助聯合申請項目6對左右,每對項目資助合計約200-300萬元,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研究期限應填寫為“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四、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資格。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聯合申請要求。
每對項目必須由兩位申請人聯合申請(依托單位可以相同或不同),兩位申請人應屬于不同領域或不同方向,一方申請人不作為另一方申請項目的主要參與者。聯合申請雙方需圍繞同一個研究目標,分別撰寫申請書【具體要求參見(四)申請注意事項】。
(三)限項申請規定。
1. 本專項項目從申請開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作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不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總數2項的范圍;獲資助后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總數的范圍。
2. 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只能申請或參與申請1項本專項項目。
3.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或承擔1項專項項目中的研究項目。
(四)申請注意事項。
1. 項目申請接收時間為2025年2月17日-3月17日16時。
2. 本專項項目申請書采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專項項目指南”和《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項目負責人在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中選擇“在線申請”—“新增項目申請”—“申請普通科學部項目”—“專項項目”進行項目申報。
(3)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專項項目”,亞類說明選擇“研究項目”,附注說明選擇“科學部綜合研究項目”,受理代碼選擇“T03”,根據研究內容選擇2-5個申請代碼(詳見其他科學部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不予受理。
(4)每對項目的聯合申請人分別獨立提交申請,但須填寫相同的項目名稱,且項目名稱后分別標注“(聯合申請A)”或“(聯合申請B)”。
(5)申請書正文部分,應首先說明聯合申請的兩個項目共同的研究題目、立項背景、共同的研究目標、研究思路和框架,具有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合作分工;隨后應按照申請書撰寫要求填寫各自負責的研究內容、實驗設計和其他各部分內容。申請應體現強強聯合,開展互補的實質性研究工作,自然科學基金委將組織專家對聯合申請進行整體評審。
(6)申請書附件材料中需提供聯合申請協議書,聯合申請雙方必須共同簽字并由所在依托單位蓋章,不可用只有單方簽字的信函替代。
(7)本專項每個項目的依托單位和合作研究單位數合計不得超過2個。成對申請包含聯合申請項目A和聯合申請項目B,聯合申請項目A(合計依托單位和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聯合申請項目B(合計依托單位和合作研究單位不得超過2個)。主要參與者必須是項目的實際貢獻者。
(8)申請書應突出有限目標和重點突破,明確對實現本專項項目總體目標和解決核心科學問題的貢獻。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專項項目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9)專項項目資金管理采用預算制。申請人應當認真閱讀《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申請規定中預算編報要求的內容,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財教〔2021〕177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認真如實編報項目預算,依托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進行審核。
3. 本專項項目實行無紙化申請。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依托單位只需在線確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須報送紙質申請書,但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認真審核,在項目接收工作截止時間前(2025年3月17日16時)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項目獲批準后,依托單位將申請書的紙質簽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一并提交。
4. 本專項項目咨詢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三處,
聯系電話:010-62327096。
(五)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實現本專項項目總體科學目標,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承諾遵守相關數據和資料管理與共享的規定。
2. 為加強項目的學術交流,促進多學科交叉,本專項項目將不定期組織學術研討會,獲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須參加該學術交流活動。
? ?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單位介紹:
? ? 我單位主要從事全國科技成果評價、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咨詢、項目戰略研討、專家考察調研、科技政策培訓、企業內訓等相關業務。在科技咨詢領域具有很強的政府背景、行業渠道、人脈資源及專業能力,為廣大科研工作者及科技型企事業單位提供專業化服務。
近期相關科技培訓:
3月12-15日北京、3月19-22日成都、4月9-12日深圳、4月16-19日上海|“十五五”重點課題前期研究謀劃暨2025年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和科研平臺建設運行、科研資金全過程管理使用高沒研修班
3月18-21日西安、4月22—25日重慶|高價值專利布局、專利檢索分析和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
3月27-29日北京|2025年度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與評價指導會
如有相關需求及培訓報名請及時聯系: 王主任, 電 話:13426056628(同微信)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最新科技政策消息及近期科技培訓計劃動態。)
本文地址: http://www.coachmanslegacy.com/9306.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